今胃火乘脾,约束精液,但输膀胱,致小便数而大便难故名脾约,与此汤润燥通肠。 桂肉与桂枝不同,枝则味薄,故用之以解肌;肉则味浓,故用之以建里。
肺金受火,气无所摄,肺为脾子,肺耗则液亏,金耗则木寡于畏,土欲不伤,其可得乎。能温之、汗之、吐之,皆是良法。
如太阳阳明若汗而未尽,是传未过,仲景所谓太阳证不罢,面赤阳气怫郁,在表不得越,烦躁短气是也,犹当汗之,以各半汤;若并之已尽,是谓传过,仲景所谓太阳证罢,潮热,手足汗出,大便硬而谵语是也,法当下之,以承气汤。《此事难知》云∶足太阳为诸阳之首,故多传变,太阳传阳明,水传土也,谓之微邪,又谓巡经得度传;太阳传少阳,谓之越经传;太阳传太阴,谓之误下传;太阳传少阴,谓之表里传。
病发于阴而反下之,则痞满,乃寒伤营血,邪结上焦,胃之上脘在心,故曰泻心。《准绳》曰∶阴虚阳必凑,故发热盗汗,当归六黄汤加地骨皮;阳虚阴必乘,故发厥自汗,黄建中汤;甚者加附子,或附汤;有湿热合邪、汗出不休,以风药胜其湿,苦药泄其热,羌活胜湿汤;有痰证冷汗自出,宜理气降痰,痰去则汗自止;有用固涩药汗愈不收止,可理心血,汗乃心之液,心失所养,不能摄血,故溢而为汗,宜大补黄汤加酸枣仁;有微热者,更加石斛,下灵砂丹。
麻辛附子汤力能温肾扶阳,祛阴逐寒,故治之而愈。肝主风,心主火,瞳子散大,风火摇动之症也。
四逆汤力能补肾中之阳,治之故愈。此举世尚奇之昧也。